即使你沒看過這本書,卻極有可能對這個名字相當熟悉

常逛書店的人,也許會對這封面多少有些印象

當你有一天發現,自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所為何事,

而這種現象越來越頻繁時,你會如何面對?

當你手握兇器,發現身上多了莫名的錢財,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
摘錄序言中的幾段話:
「本書敍述的是一則真實故事──威廉.密雷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說上所記載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樣使用杜撰的假名,從被逮捕到被控訴開始,他一直都是爭論性的公眾人物。他的面孔出現在各報章雜誌的頭版和封面上,心智檢查的結果不僅出現在夜間電視新聞節目,更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迅速傳遍全世界。他同時也是第一位住院接受徹底檢查的多重人格病患,檢查結果則由四位精神科醫師和一位心理學家共同宣誓證明。」

「他可能是個精明的騙子,騙倒了社會大眾、犯下強姦重罪卻安然無事;否則他就真的是一位多重人格失序的人,但不論是哪一種人,這都是不幸……

 

唯一能告訴我們真相的只有時間……

 

或許揭露真相的時間就是現在

--
我想閱讀這本書的動機絕大多數來自於我對精神醫學的好奇

即使身為醫學院的學生,我仍不得不承認這個人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如同封面所賦予的感覺,當你越想要深入了解就越發現他不同的樣貌

所以,別想著只要看完這本書你就能摸透他了

事實上,相信連照顧過他的醫生都未必能全盤掌握他的行蹤

不過我著實敬佩那些為他發聲的醫療人員和有關人士,

他們得忍受大眾輿論各方面的批評和施壓,甚至連自身安全都備受威脅

從精神科實習以來,我就相當敬佩為這門領域奉獻的人們

對於其他領域無冒犯之意,只單純就我的感覺表達想法而已

對許多婦女而言,這位強暴犯的懲處引起他們相當的不滿,

尤其到後期,即使他被有條件地允許外出、返家、上街,無不造成社會廣大的討論

當然,我們知道他是個病人,但我們也無法抹滅他已經犯下的過錯

也許他覺得自己很無辜,也許他也想過正常人的生活

但因為他無法完全掌控好自己,以致於他必須承受各式有形及無形的束縛和監禁

奇妙的是,自然界似乎都會存有一種準則,如同人有自己的原則

在比利的許多人格中亦是如此,某種易變卻有跡可循的機制

也許你能把這本書視為一幅拼圖,你可能會在許多點感到迷惑

但隨著你獲得越多線索,你成功的機率也就相形升高

到最後,統合者的角色會引領你去完成它,即使你並未完全了解成品的意義

所謂的精神分裂,簡單來說是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甚至有妄想和幻覺

很多時候,我會陷入他眼中的世界,尤其在快速的場景轉換下

一頁一頁的翻去,腦海中就會浮現更多的問題

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促成比利分裂出如此多樣人格的主因到底是什麼?

前言中提及:獻給受虐兒童,尤其是那些未被發現的犧牲者

不可否認地比利的家庭有許多的問題,也許這是一切事情的導火線

我看書的速率一向很慢,何況裡面穿插的人物何其之多

別太擔心你會搞不清楚誰是誰,因為前面貼心的「角色介紹」


PS.比利的生日似乎是在二月,所以大概是水瓶或雙魚座
(這只是附註提及,請星座同好別太在意)

話說改編的電影從1994年就開拍了,過了13年還沒上映....


[後記]--摘錄自比利寫給作家的信


我無法聽見任何聲音了,我處於昏迷狀態之中,全身麻木,那座嘲笑我的牆已經不再笑了,牆是牆,裂縫是裂縫;雙手發冷,心臟在空洞的體內重擊,焦慮不斷啃噬我,企圖鑽出我的軀殼。我只是躺在床上動也不動(瞪視那片安靜得毫無感覺的牆發呆。我是一具什麼都不是的行屍走肉,躺在空無一物的洞穴裏。從乾裂嘴唇溢出的唾液,是抗精神藥物正與我的精神、靈魂、肉體進行支配戰鬥的症候。我能與藥物對抗嗎?藥物會戰勝我嗎?或是為了逃離鐵門外的悲劇現實而委身於第三世界?無法適應的靈魂被丟在社會的垃圾筒裏,是否還有繼續生存的價值?在這鋼筋水泥的箱子裏,面對一座不斷發出嘲笑、逐漸逼近的牆壁前,我對人類能有什麼貢獻?放棄算了?就像三十三轉的唱片放在七十八轉的唱盤上,有愈來愈多的問題在我心中旋轉,速度也愈來愈快。突然,恐怖的震憾貫穿全身,現實隨之衝向眼前,我猛然一醒,活動僵硬的關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珊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