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的大學生認為,念大學不值得驕傲!
 六成以上的大學教授:台灣不可能培養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

《天下雜誌》在十月份進行「大學教育大調查」,希望透過這一份台灣首度同時針對教授(施教)、大學生(受教)及家長(出資者)三方的調查,檢視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和所面臨的國際威脅與挑戰。

整體「學歷」提高,「學力」卻沒有相對提升

 十二年之中,台灣大學數量暴增到162 所,調查顯示,大學教育的施教者、受教者與出資者,普遍認為大學生素質有問題。高達 80 % 以上的大學生及家長,同意大學生素質不好,也有七成八的大學教授認為,現在大學生的素質不如十年前的大學生(表一、表二)。

 此外,無論是大學生、家長或教授,一方面憂心在全球化浪潮下,學生會喪失競爭力;另一方面又覺得現行大學教育尚有不足,覺得距離世界很遠。有八成三的大學生,以及五成二的家長,擔心在台灣讀大學,將來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會缺乏競爭力!(表三、四)

教授研究表現進步,教學熱情減弱

 然而,如果說大學教育不盡理想,那麼,誰應該負責?二十八%的教授認為「教育部」、一九%指「教改會」,另外二成八則表示是「大學生自己」應該負責;大學生則有四成二坦言「自己」應負責。家長顯然比師生更苛責政策制定者,有三成四要教育部負責、有二成認為是教改會該負起責任。

 大學生能夠自省,自認該為大學教育負責,大學教師又怎麼看待自己?根據調查顯示,現在的教授自信在研究方面的表現,較十年前的教授好。但是在教學熱情、給學生做典範兩個面向上,則沒有顯著的進步,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力更是不及格。(表五)

 《天下雜誌》大學教育大調查也反應了大學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間掙扎,以及對盲目開放大學導致的資源稀釋充滿無力感。教授們最困擾的是「教學負擔太重」、「負擔太多額外的行政工作」、「學生不好教」以及「研究壓力太大」等,最不滿意的部分則是,「學校重研究,輕教學」、「討好學生,變得庸俗」、「廣收學生,授課時數過高」以及「資源不足,學生受教權益受損」(表六)。

 為了打造世界頂尖一流大學,教育部在去年端出五年五百億卓越研究計劃,諷刺的是,67 % 的教授認為,這個計劃不可能為台灣培養出世界一流的頂尖大學。

文憑左右未來,上大學較能找好工作

 學聯招錄取率已突破 90 %,高達 89 % 的受訪大學生卻不認為讀大學是一件驕傲的事情,雖然抱怨大學教育,但是調查發現,有九成以上的高中生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上大學。在這些矛盾的背後,顯示的是學生與家長,都相信文憑將會左右未來出路。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企業僱主一再宣稱「學歷不重要,能力才是關鍵」,但是根據本項調查,55 %的大學生不同意「學歷愈來愈不重要」的說法;六成以上的受訪學生之所以念大學,是因為「上大學比較有機會找到好的工作」以及「文憑很重要,所以要讀大學」(表七)。

國際競爭─中國威脅最大,兩教授就有一個願出走

 在這場高等教育的國際競賽中,誰是台灣最大的威脅?有68 %的大學教師同意,中國大陸是最大威脅。在大陸積極招手、一些台灣知名教授出走對岸大學任教之後,五成六的受訪教授表示,有意願去大陸教書,亦即只要有機會,每兩個教授當中,就會有一個願意到對岸教書,為的是拓展個人視野,以及大陸發展很快,應該要抓住這個機會。(表八,表九)

台灣優勢─充分和結合產業、師資強

 本次調查也發現,雖然競爭者追趕得很快,大學教師認為,「可以充分和產業結合」以及「師資強」是台灣高等教育的最大競爭優勢(表十)。

 整體而言,台灣的高等教面臨諸多挑戰,調查顯示學生們大多期待自己能夠在大學畢業後,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的專業知識」,以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光是罵學生素質低,對教育並沒有助益。我們應該接受目前學生的特質,然後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法。現在的學生雖然不用功,但是很靈活,老師也要跟著轉變,」一位大學教師有感而發地說。(文/許癸鎣 出處:天下雜誌 360 期/2006.11.22.)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天下雜誌--競爭實力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豬珊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